
SERVICE PHONE
1388068322发布时间:2025-04-13 16:31:58 点击量:
淮阳是我们的也是世界的!2025年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今天是中国传统“龙抬头”的日子,而淮阳又是太昊伏羲以龙纪官的地方,所以,每年的这天太昊伏羲陵前便会举行盛大的传统民俗及商贸交流活动,中国历时最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太昊陵古庙会也由此拉开帷幕。
淮阳古称宛丘、陈、淮阳、陈州,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淮阳是姓氏之根、易学源头、农耕文化发祥地及龙文化发源地,太昊伏羲陵更是全球华人向往的寻根谒祖的圣地。
本次展演共邀请了山西、广西、安徽、陕西、四川、贵州、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项目参与。下面小编就带您走进伏羲文化广场,体验这场不同凡响的文化盛宴。
几十面大鼓,分两端面摆开,鼓声响起,气势恢宏,声震八方,在龙湖岸边奏响了淮阳文化和旅游欣欣向荣的美好新篇章。
绛州鼓乐流行于山西省新绛县的传统音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据《直隶绛州志》载:“岁时社稷,夏冬雨季,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新绛县志》:“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演各种故事,如锣鼓等等。”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
仫佬族古歌,大抵由零散歌即“随口歌”、“古条歌”和“口风歌”组成。其以朴实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与巧妙的想象、大胆的比喻著称,积淀着仫佬族人对社会与大自然的认识实践和生命体验,反映崇德尚智的民族性格与质朴的自然审美观念,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仫佬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标志,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生动见证。
少林功夫又称少林武术,是指在河南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体系。少林武术伴随着少林寺的历史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由最初驱倦、防兽、健身、保卫寺产的手段,发展成为一门讲究内外兼修的文化表现形式。进入清代,随着少林寺被压制并走向衰败,少林武术逐渐转入民间,并且演化成多种流派。
越调,又名四股弦,是河南省古老的剧种,主要流传于陕南、鄂北、皖西、山东及河南各地,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在南阳等地流行。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越调自诞生地四外流传时,“音随地改”,形成了“上路”、“下路”、“南边”等地域流派。上路越调以南阳为中心,是越调的母调。唱腔质朴、婉转、细腻、典雅而又不失豪放、粗犷、大气,间有秦腔的元素。下路越调以许昌、漯河、周口为中心,又称“小越调”。唱腔具有火爆、明快、高亢、豪放的特点。南边越调以襄阳为中心向十堰等地扩散,与上路越调比较相似。
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等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侗族大歌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星空体育,至宋代,侗族大歌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至明代,侗族大歌已经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了。侗族大歌的发展与其鼓楼的居住形式,好客的风俗习惯,以及侗族语言有着分不开的联系。侗族大歌结构严密而精美,歌词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音乐是草原上的明珠,象征着美好和自由。而呼麦,长调和马头琴,作为蒙古族的三大音乐遗产,是蒙古人的骄傲。特别是
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
峨眉武术是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武术的总称。峨眉武术发祥于峨眉山,门派有八十多个,拳种、拳路成百上千,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峨眉武术通过与峨眉山的佛、道、儒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它讲究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动作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相济。
华阴老腔是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市,久为华阴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非常追求自在、随兴的痛快感,
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2006年,华阴老腔已入选首要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据史料证明,花鼓灯最早源于夏代,最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播布区。
以舞蹈的表演形式展现伏羲创世纪中的各种功绩,如结网罟,制嫁娶,养牺牲,造书契等,以夸张的舞姿,唯美的造型,简约的服饰,将远古时代的生活呈现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