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RVICE PHONE
1388068322发布时间:2025-04-13 16:39:07 点击量:
跆拳道理论课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既是一项能强身健体又能防身自卫的传统搏击术,又是一项新兴的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更是一项以“拳”为形,以“道”为神的高尚武道运动。
品势:品势又称架型,是跆拳道的练功套路。通过型的演练,提高练习者的灵活性、协调性、耐力、节奏和攻防意识,更能通过一招一式表现出跆拳道的精神。类似于我国的武术套路,由若干技击动作编排组合而成,但跆拳道的“型”与中国的武士套路在风格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武士套路追求高雅、优美,而跆拳道“型”则着重体现其力度、节奏与精神、气质,突出技击实用性,型是通过假设与对手搏击的攻防练习,使练习者熟练掌握各种技击动作,以便在实际搏斗中能灵活运用。
跆拳道威力表演:“威力”是传统搏击跆拳道的一种比赛方式,用拳头、手刀、肘膝、脚等部位击断或击碎木板、砖瓦、石块等物体,显示选手一击必杀的攻击威力与战无不胜、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跆拳道特技:特技表演也是传统搏击跆拳道的一种比赛形式,运动员运用各种高难度的空中旋转踢、空中连环踢、飞越障碍物去击破木板、击碎砖瓦、水果等物体,向观众展示跆拳道的技巧与魅力。
跆拳道的“跆”(TAE)字,意为像台风一样猛烈地、强劲地跳踢的“脚”;“拳”(KWON)字意为拳头,用来进攻的武器;“道”(DO)是指人生的正确道路,在这里寓意使用手脚的方法和原理。跆拳道的定义就是通过身体及精神上的训练,使人的肉体及精神达到完美的结合,为正当防卫而科学的运用身体的一切可以利用的部位进行防守和反击的方法与技术。
原始社会时期,朝鲜人民,为了获得食物、对付野兽的袭击以及抵抗外族侵略,都不得不发展自身的技能以求生存,跆拳道在这种生存斗争中逐渐萌芽产生。人类为了生存,将防御的形成不断完善,形成一种独特的强有力武器。后来,人类已不以单纯的保护自己为满足,这就创造了一些锻炼身体和使用于战斗的方法;从而形成跆拳道的另一种形态——守攻合一的完美结合,由一种本能的自卫活动演化为有意识的技击运动,原始的跆拳道雏形得到不断完善。
由于连年战乱,高句丽王朝制定了选士制度,通过竞技选拔武艺高强、胆识过人的斗士。在盛大的几日中,都有舞剑、射箭、跆跟的表演。武士们把“跆跟”作为必修项目并进行严格训练,这在三家冢的壁画——“武士攻城图”上可以得到证实。那时就十分盛行类似跆拳道的活动,跆拳道已在朝鲜民族心中深深扎根。当时,这种原始的跆拳道雏形,称为“跆跟”。
新罗比高句丽建国早20年,其势力小而弱,且四面均被强国包围,但持续了很长时间。由陈兴王创立的名为“花郎道”的青年武士团,以“事君以忠星空体育官网,事亲以孝,交友以信,临战无退,杀身有择”为宗旨,组织年轻人聚在一起学问,切磋武艺,磨练意志。这种制度造就了一批英勇无畏的勇士,保卫了新罗,成为新罗繁荣的动力。
在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代,百济国力最弱。中国唐高宗派兵入朝,帮助新罗先灭百济后除高据力,统一了朝鲜半岛。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的阿萃王等许多国王为了推崇尚武精神,要求不论是官吏、军人或是百姓,都要学习武艺。史载,百济王国流行“便战戏”,使用手和脚的格斗斗赛盛行于军队和百姓中。这种竞赛游戏分为两组进行,运用类似于今天的跆拳道技术进行比赛。
公元1392年,高丽王朝被李成桂建立的王朝取代,国号“朝鲜”。朝鲜时代由于推崇佛学,重文轻武,这一时期朝鲜的跆拳道技艺没有受倒官方的重视,但在民间却始终没有停止过“手搏”和“跆跟”这些跆拳道的初始技艺活动。同时,军队也用“手搏”和“跆跟”作为选择士兵的方法,一个人若想作武官,就必须在竞技时用“手搏”或“跆跟”技艺三人以上才行。
公元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后建立了殖民政府,下令禁止所有的朝鲜文化活动,跆拳道也在禁例之内。这个期间,跆拳道技艺在朝鲜境内销声匿迹,只有靠流浪到日本和中国的跆拳道艺人将跆拳道与日本的武道和中国的武术融合在一起而保存下来,这反而使跆拳道技法得到充实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跆拳道新的技术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独立,国家的、社会面貌日益改观,自卫术再次兴起,以前留落海外的朝鲜人将各地的武道技艺带回本国,并进一步将这些技艺和跆拳道技法融于一体,逐渐形成了现代跆拳道运动的基础体系。
1955年,跆拳道运动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充实之后,终于被跆拳道运动的和组织者将朝鲜的自卫术统称为“跆拳道”,即现代的跆拳道。1961年9月,南朝鲜成立了唐手道协会,后更名为跆拳道协会,并成为全国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1966年,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跆拳道联盟成立,崔洪熙任第一届主席。1973年5月,世界跆拳道联合会在汉城成立,金云龙选为主席。1975年,世界跆拳道联合会被国际体育联合会接纳为正式成员。198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了世界跆拳道联合会。1994年9月经国际奥委会正式通过,被列为2000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女各四个级别。
1992年10月7日,中国跆拳道协会筹备小组成立,这标志着我国跆拳道运动的正式开始。1994年9月,在云南昆明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跆拳道比赛,1995年5月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跆拳道锦标赛。从此,跆拳道在中国迅速发展了起来,1995年8月正式成立了中国跆拳道协会。同年11月,中国跆拳道协会被世界跆拳道联盟接纳为正式会员。
跆拳道练习虽然是以双方格斗的形式进行,但是不管它怎样激烈,由于双方都是以提高技艺和磨练意志品质为目的,所以在双方各自的内心深处都必须持有向对方表示敬意和学习的心理,因此在练习或比赛前后都一定要向对方敬礼,即跆拳道运动始终倡导的“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由于跆拳道始练习者精神和身体的综合,使练习者在艰苦的磨练中培养出理想的人格和体魄,并能够真正掌握防身自卫的本领。因而对练习者精神锻炼一环中就必须包括“礼仪”的教育和熏陶。
礼节是跆拳道练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行为规范,练习跆拳道的人要持正确的练习和认识态度。对跆拳道的历史、特点、内容、作用及教育意义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练习者衣着端正,头发整洁,对教练、同伴时刻要表现出恭敬、服从、谦虚、互助互学的心态,谦虚和正确的言语,忍让和友好的态度,虚心和好学的作风也是跆拳道练习者遵循的重要礼仪。
礼仪不仅是形式上的表现,而是要发自内心地实施它。在长期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逐渐将礼仪的形成转化为心理动力,最常用的礼节表现方式是向教练、同伴敬礼。训练时,进入体育馆后,以端正姿势向国旗敬礼,然后按馆长、教练和长辈的顺序依次向他们敬礼,运动过程中道服松开时,停止运动,转身背向国旗、会旗和教练员及同伴整理道服,整理好后再转回原来方向,这就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同时,礼节也是表现自身的素质。
练习跆拳道,是利用段位来表示练习者的跆拳道学识造诣、技术水平和功力高下的。跆拳道选手水平的高低,以“级”和“段”来划分,共分十级、三品、九段。级别分十级到一级,十级最低,一级最高,一级以上进入段位,从一段、二段····依次到最高段九段。
腰带的颜色标志着选手的技术水平,从低到高共分为白带、黄带、绿带、蓝带、红带、红黑带、黑带七种颜色。十级选手(初学者)系白带,九级选手系黄带,八级选手系黄带加绿条,七级选手系绿带,六级选手系绿带加蓝条,五级选手系蓝带,四级选手系蓝带加红条,选手系红带,二级选手系红带加一条黑色,一级选手系红带加二条黑色,进入段位的选手系黑带,段位是几段,就在腰带一端绣上几条色杠表示。
未成年选手达到黑带水平,只能授予红黑带(腰带半边为红色半边为黑色),称“一品”、“二品”、“三品”选手年满15岁后,不需要另外考核,“一品”自动升为“一段”,“二品”升为“二段”,“三品”升为“三段”
跆拳道技术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腿法,其理论认为,在四肢中,脚力强于手力,打击范围广,攻击距离远,威力大,故腿法占整个技术内容的70%左右。现代奥运会采用的“竞技跆拳道”就是以腿法为主要的攻击形式和得分手段,腿法在比赛中使用率达95%以上。在竞赛规则外的跆拳道实战中,的一些主要关节部位亦可以用来作进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如的手、肘、膝、脚等关节部位。
一个训练有素的跆拳道选手,无论是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具备相当高的防卫能力,可以在一般站立情况下,突然发动腿部攻击,运用各种腿法打击对手,在实战中跆拳道极少采用躲闪防守方法,而多用格挡防守,直接接触对手,以刚制刚,进攻时多采用快速连贯的组合腿法打击对手。
功力测验分“威力”和“特级”两种,是跆拳道训练、表演、晋级、比赛的重要内容。因为跆拳道威力具有令人生畏的杀伤力,如在比赛中直接作用在对手身上,会给运动员造成伤害,故采用砖瓦或木板等物体作目标,让选手用规定动作击碎击破,以检验选手的功力。这种独特的方法成为跆拳道的固有特点之一。
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练习中要以“礼义廉耻,忍耐克已,百折不屈”为宗旨。
提高各关节的灵活性及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缩能力,提高人的速度、反应、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增强的抗击打能力,掌握实用技击术和防身自卫的能力。
以韩国为代表的起步较早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台北、美国、加拿大、菲律宾、伊朗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跆拳道运动至少在20年以上,运动员在比赛中动作稳健,腿法多变,心理稳定,技术相当成熟,战术运用非常合理。在比赛中,防守几乎没有漏洞,进攻则快速灵活。
以欧洲一些国家如西班牙、瑞典、英国、芬兰、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主要特点是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优越,腿长,肌肉爆发力好。攻势咄咄逼人,采取“以石击卵”的进攻方式,以力量取胜。
以土耳其为代表。运动员在比赛中主动进攻,作风顽强,技术风格自成一体,又难看出来是技术好还是力量好,动作非常实用。运动员的训练水平高,往往能做出类似“功夫”电影中的高难度的技术动作。
跆拳道运动是由一种与真实格斗很相似的实战方法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而且练习跆拳道就意味着获得克敌制胜的技能,因此设计一种真实的格斗比赛方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实战从概念上可以分为两种结构,一种是完全实战,即不受规则或限制进行实战,完全类似于真正格斗;另一种是安全实战,即按一定的规则限制进行实战,以保证练习者的身体和安全。大多数练习者都是这样一种愿望,就是实战练习既要真打又要安全,这一愿望本身就是自我矛盾的。为了克服这种矛盾,跆拳道技术逐渐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将不同于真实格斗的技术编成各种组合,形成套路,即跆拳道技术中的“品势”;另一个方向是通过实战技术的不断发展来满足练习者的上述愿望。前一种方法是
套路观点的技术,后一种成为实战观点的技术。由于符合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后一种成为奥运会正式比噻项目。
尽管不同的武道项目有着各不相同的实战方法,但任何一个武道项目的实战体系发展水平均可以按两种尺度标准来划分,即允许使用的技术和允许的程度。
在现代竞技实战方法出现之前,跆拳道和其他所有的武道项目一样,都 有一套各不相同的对练实战体系,这是一种预先编排好技术动作的对练,实际上只是“品势 ”的延伸。当现代竞技实战方法出现之后,随着竞赛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跆拳道的竞赛同样也面临解决竞赛实战中的具体要求和规则问题。最初在解决完全实战和安全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对技术的限制得到解决。这些限制的首要一点是实战中允许使用技术的数量和种类,第二点是对是击打程度的限制,第三点是对允许攻击道听部位的限制。
在考虑和分析武道项目的竞赛方法时,特别是分析那些有攻击性的项目,发现允许攻击的程度和允许使用技术的数量和类型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根据跆拳道实战和发展的需要,经过实战的反复通俗验证、改进,跆拳道竞赛选择了在对技术部位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允许全力攻击的全接触类形式的比赛格斗规则,从而形成了跆拳道独特的竞赛体系。
当跆拳道开始竞赛化过程时,不同避免地出现了若干技术上的限制,不过这些限制仅是一个选择问题,即究竞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作为跆拳道竞赛的基本技术。跆拳道的竞赛化过程开始时,其倡导者根据自己对这些技术的看法和对竞赛发展的前途分析,在全套的传统技术中作了取舍,选择出跆拳道实战的基本技术。可以说,跆拳道的竞赛是由其实战格斗技术方法精华而来的,这些基本技术代表了跆拳道作为优秀武道的特性。
跆拳道的竞赛化特征有五个方面:(1)禁止用拳技术攻击脸部;(2)限制用任何方法攻击腰以下部位:(3)禁止扭打和摔倒对方;(4)使用全接触技术和专门防护器材;(5)强调技术真正发挥出力量的技术评估体系(计分体系)。从前三点考虑,就数量而言,可以开发出许多种技术而不受神经质限制。不过,由于某些技术间存在的自然 反作用关系,使技术发展的质量可能会不显著。踢法技术是跆拳道技术特征的中心和代表,竞赛体系不限制技术手段的数量或类型时,高水平的踢法技术的发展将会受到损害,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因而在跆拳道竞赛体系建立初期,就考虑到实施这三项限制,将会促进高水平的踢法技术体系的出现。
实施上述5个方面限制的另一目的,就是为了形成一种以准确、有活力的击打特征的竞赛。跆拳道竞赛一开始就把扭打技术排除在外,是因为扭打会耽误或扰乱竞赛内容,同时也是出于发展完善技术的愿望。至于身体接触程度,跆拳道采用了一套防护器材以限制攻击区域而不限制攻击力量的全接触方式,这项决定的目的就是重视实际击打力量,从而表明跆拳道竞赛所追求的价值观。
跆拳道竞赛化的倡导者认为,以现代方式发展跆拳道的最佳途径,是考验技术的力量和有效性,在全接触条件下来确认个人在技术上的优势以及竞赛双方的集体努力。出于促进跆拳道竞赛技术发展的目的,人们开始通过全接触的实际应用,去掉传统技术中的无效而程式化的技术,开始竞赛的进程,进而通过竞赛来确认和发展真正有效的技术。此外,通过集体竞赛,还可以发现新的技术。选择全接触方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要通过竞赛来展示出参赛者精神上的风采。
考虑到跆拳道的未来发展时,其创始人并没有把竞赛当作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认为竞赛是促进其发展的最佳方式。因为跆拳道的本质就在于通过具体实践而实现其精神、哲学和教育诸方面的价值,而最直接和最自然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实战可以以一种统一的方式来体现现代跆拳道的精神。对一个人来说,若置身于打斗场中直接面对最不平常、最无法预料的现实,那么这个人的所有物质和精神力量都会充分集中起来,这种状况除了身临其境是无法真实体验的。而跆拳道训练竞赛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让意志力量去面对真打斗所带来
的严峻挑战。跆拳道作为“武道”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能展现在特别令人精神亢奋的挑战中,此时并不是展示出暴力的倾向,而是体现真正的自我意识。因而跆拳道便以全接触形式,将真实的现实因素注入到训练和比赛中,以期发展成一种具有高度教育功能的练习和实践。
全接触竞赛法所赖以建立的基础,首先是现实指向,技术依此而发展起来,只有如此才可能产生精神上的升华,表现出其本质或“道”。其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理解跆拳道竞赛的技术因素,因为比赛时规则要求给某些技术,因而鼓励这些基本技术在竞赛中的运用。规则表明,有效得分是通过利用允许的技术,准确而有力地击打得分部位获得的,这表示跆拳道竞赛不同于武道竞赛体系,而把重视技术的实际效果作为技术评估的标准。武道项目的竞赛计分标准重视古典和非现实的技术观念和外观表现,而跆拳道则强调超出单一外标准而向对手击出力量的效果,因此建立了高于武道项目竞赛标准的打击力规范,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跆拳道竞赛体系。
总有人这样提问:在许多资料中看到跆拳道有肘击、膝撞、摔锁、甚至挖眼、踢挡的动作,为什么在正式比赛中又不允许使用这些技术?
跆拳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当时为了生存、防卫和肉搏战争的需要,产生的一切技术均围绕实战搏斗,动作古朴实用,除了各种脚法、
拳技外,还有手刀、擒拿、摔锁等形式,在对敌搏斗中往往收到“一招制敌”的效果。现代人称其为“自由搏击跆拳道”也就是“防卫跆拳道”、“传统跆拳道”,即国际跆拳道联合会所倡导和推广的跆拳道。
跆拳道发展至今,已演变成一种风靡全球的集竞技、防卫、体育为一体的比赛项目。竞赛规则规定不许用手攻击头部,禁用肘法、膝法、摔法、擒拿,严禁攻击下身和后脑,这看似限制了部分技术动作的发挥,却对推动跆拳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新规则产生的跆拳道,首先考虑了运动员的安全。因为比赛是为了发展运动员而不是伤残运动员。这样也更进一步突出了跆拳道善用腿击、凶猛凌厉、变化多端的特色,使比赛既紧张激烈又扣人心弦,集竞技性、实用性、欣赏性为一体,既符合奥运会的要求,又相对较安全。
目前国内各省市所进行的跆拳道训练,均以“竞技跆拳道”内容为主,其全部技术内容仅占完整跆拳道的1/5。诚然,专业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夺取名次,这种重点训练是无可非议的。一些世界级竞技跆拳道的顶尖高手,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跆拳道的训练方法。这也许是韩国跆拳道一直保持“霸主”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竞技跆拳道是指在统一的礼仪和规则要求下,具体分析评判从跆拳道总体技术中选出的一些极其重要的典型技术的优劣,是对技术动作本身和练习者掌握运用技术能力两方面进行的综合比较。而普通跆拳道则是指包括了所有有关跆拳道礼仪、技术、精神、哲学思想及文化价值在内的全部内容,其中更多的技术方法是竞技跆拳道中所不准使用的,而且其精神及文化价值比武道价值更突出而不便纳入竞赛。竞赛虽可以说是跆拳道的基本中心,但却不能代表整个跆拳道运动。如果说世界跆拳道聪明倡导的跆拳道只是作为运动,而且竞赛技术是唯一正规技术的话,这种说法就错了。因为竞赛中可运用的技术方法只是整个跆拳道技术系中很小的部分,竞赛只能代表跆拳道运动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全部。
竞技跆拳道和普通跆拳道的关系,可以简单地类似比为实验和生产的关系。实验时经过分析研究来开发和论证新技术,或在特定条件下改善现有技术。当新技术和方法经过实验认证之后,认为可以用批量生产,就将其转入生产过程中,以开发新的产品或提高产品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新技术首先在竞赛中得以发现和考验,然后扩散到全部竞赛中并进一步发展、完善到整个跆拳道的技术体系中去。
单从技术角度讲,竞技跆拳道中要求只允许使用拳的正面和脚的裸关节以下的部分,击打对方的髋关节上、锁骨以下的身体正面(腹)、侧面(两肋部),可以用踢击对方的头面部,但不准用拳击打头面部,这是和跆拳道运动中倡导的使关节武器化相抵触的。也就是说,竞技跆拳道只是普通跆拳道中的一部分,是跆拳道竞技化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竞技跆拳道的技术简单实用,其基本技术是所有技术的精髓和灵魂,任何技术的变化和运用都是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来的。但是,基本技术只是跆拳道技术的规范化和理想化的单个技术,在比赛实战中, 基本技术需要根据时机、距离、战术和运动员自身的身体条件加以变形才能有效的使用。又由于竞赛规则的限制,在众多的跆拳道技术中,能够用于赛场的十分有限。而且,跆拳道的比赛技术由于规则的制约和导向,在比赛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技术体系,与传统的品势技术相比较,有了较大的差别。因此,要想在赛场上取胜,需要学习先进的比赛技术,更需要刻苦练习,熟练掌握。
经过比赛实践的验证和发展,形成了竞技跆拳道的基本技术系统,主要包括步法、拳法和腿法3个方面:
跆拳道运动技术种类繁多,欲分析归纳其技术体系,发须首先将各类技术分门别类,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和归纳。技术动作是技术的载体,可以以技术动作的分类作为技术的分类。技术动作的分类方法很多,可根据动作的结构分类,也可根据动作的功能分类,或根据的解剖结构分类。下面根据跆拳道技术特点按不同分类方法进行归纳类。
竞技跆拳道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为数众多的各种技术,这些技术的总和构成了跆拳道的技术体系。将这些按其动作结构分类,可分为3类:
跆拳道的技术就其本质来讲,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为了攻击对手而不被对方攻击,或是为了化解对方的进攻并对其进行反击。运动员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围绕这一目的对技术进行选择、运用和发挥,不同的选手根据自身的不同条件选现不同的技术,并对技术进行各自不同的变形,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技术风格。
⑤连接技术:包括进攻动作之间的连接,攻防之间的连接和连续防守动作的连接。连接动作一般是通过步法完成的。
竞技跆拳道运动的技术体系,是指充分发挥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潜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技术方法,并由这些技术有机地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竞技跆拳道的技术无论其性质、功能、结构或在整个跆拳道技术体系中所处的位置,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而同时又是整个跆拳道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经过竞赛和实战的反复实践验证,归纳出完整的竞技拳道技术体系──技术体系。各级技术体系有机地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竞技跆拳道运动技术体系。
跆拳道比赛的场地是12米 * 12米水平的、无障碍物的正方形场地。比赛场地应为有弹性的垫子。有必要时,比赛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高出地面50~60厘米,为了安全,比赛台的支撑装置与地面的夹角要小于30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