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llimg/20240314/1-2403142114564R.png)
SERVICE PHONE
1388068322发布时间:2025-01-09 04:16:06 点击量:
深入了解女子体操以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千万别参与关于女子体操运动员吴柳芳擦边视频争议话题,我认为这其实是体育举国体制问题,没法解决这种冷门奥运项目运动员退役以后的去处。导致吴柳芳如今只好走网红路线。
毕竟举国体制的源头呢,是奥运会。如果没有奥运会,就不会有举国体制,归根到底是奥运会这个玩意不好,天天整这些有的没的,搞一堆没啥卵用乱七八糟的冷门运动,实在是莫名其妙。
说到奥运会,我一定要拿冰壶举例,就这么一个项目,我是打破脑洞也想不到有啥存在的意义。它有观赏性吗?有美感吗?观众真的喜欢看吗?如果不是因为冬奥会,有人玩吗?
如果一项运动,离开了奥运会就一文不值,我实在想不通它为什么会存在于这个世界星空体育。当然我更想不通,为什么奥运会要把这项运动搞进去?
然后就会发现,正如这个世界,很多生物的存在,也是那么无厘头。可是它怎么就出现在了这个世界呢?
所以我想还是算了,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那么多无聊的东西,这个世界也不是所有东西都美好。世界如此平衡,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好玩就有无聊。
这两天,因为吴柳芳这个事儿,我深入了解中国女子体操这项运动历史,越是深入了解,我越是感觉到,这种奥运冷门运动,真的不能入行啊。
说到奥运会,一直以来都有句话,来形容咱们举国体制追求金牌的策略,就是玩“小巧难女少”,小是小球,巧是技巧项目,难是难度大,女是女子项目,少是参与人数少。总而言之,就是把田忌玩到极致,专门搞外国人玩不了的,玩不转的,玩得少的项目。
这样也最能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就是集中一批人,往死了练,靠14亿人口基数发掘少部分天才,花小钱也能办大事。最后拿的金牌还不少。
但体操项目是例外,体操是所有中国奥运会传统优势项目里面,唯一一个女子成绩差于男子。从1984年中国参加奥运会开始,男子体操就是门面,李宁当年的轰动效应不用多说了吧,男子体操项目累计拿到了31块金牌,女子项目累计7块,至于冠军人数也是男子远远超过女子。
顺便说一下,管晨辰在东京奥运会上拿到的平衡木金牌,是迄今为止中国女子体操最后一块金牌,巴黎女子体操没金牌,里约也没有,08年北京奥运拿到1块团体金牌。
按说体操这种项目,恰恰是举国体制最容易发挥优势的项目。你看男子体操就一直比较强吧?类似优势项目,跳水、举重、乒乓球,都是女子成绩好于男子啊。
说到女子体操,尤其是最近10年世界女子体操,就不能不提到美国女子体操大魔王拜尔斯。她参加了3届奥运会,拿到8块金牌,基本上类似于菲尔普斯了。
拜尔斯在体操方面有多强,恰恰就能说明中国女子体操有多弱。最大的差距,就是力量方面。有很多动作,拜尔斯做得了,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都做不了,差距就是在力量。
纵观中国女子体操所有金牌,除了08年那块团体,6个金牌全部都是高低杠和平衡木。跳马和自由操没有任何金牌。
中国女子体操代表人物程菲,有专门的“程菲跳”,但她也没有拿到过跳马奥运金牌,后来中国女子体操在跳马单项方面几乎就崩了。
这篇文章专门分析了中国女子跳马为何越来越差,主要原因就是体操队选拔体系,选拔理念出了问题。一味在平衡木和高低杠这2技巧项目上玩难度,往死了练,导致了2个恶果:一是有能力练跳马的苗子没法出头,根本进不了国家队;二是太多女运动员在发育期往死了练,影响了身体力量,整个教练班子也是赌单项,不重视跳马和自由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还得说一句,为了追求技巧,追求金牌,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身材都非常矮小,不仅是女子体操,在跳水方面咱们也是这种战略,就是选身材矮小型选手。
作为对比,前面说到的拜尔斯身高只有1米4出头,体重差不多100斤。而咱们体操队小姑娘,还有跳水队小姑娘,基本上都只有60多斤70斤。
那么,为了控制体型,女子体操运动员们,在整个职业生涯付出了太多代价,所以退役以后就放飞自我,程菲后来一度胖到200多斤,这次风口浪尖的管晨晨,刚报送浙大就和以前胖若两人。
还有很多案例,比如08奥运我非常喜欢的运动员江钰源,退役以后也是去了浙大,也是身材发福...
但相比其他人,管晨晨是幸运儿,最近10年,中国女子体操唯一一块奥运金牌得主,浙大毕业以后肯定会进体制内,保底副处。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中国女子体操这么多年,获得各种高低杠、平衡木国际国内比赛冠军的人,可谓如过江之鲫,但是最终能拿到奥运金牌的,10年就这么1个。
吴柳芳完全就是命不好,其实在08年左右她水平已经足够了,但是年龄不合适,所以没去,12年备战伦敦奥运关键时刻,意外受伤,差点成为桑兰第二,最终不得不黯然退役。
说实话,就只说这次受伤,我们都应该对吴柳芳宽容点。人家真的是为国流血流泪啊,就差一点,可能下半辈子都得坐轮椅上了。现在不过是在抖音上面直播,就这么点事儿,就给人家封号了?良心痛不痛啊?
也正是因为命途多舛,没有在奥运会上拿到成绩,吴柳芳退役以后被安排进了北京体育大学,明显比管晨晨、江钰源报送浙大低了几个档次。和吴柳芳一起去北体大的队友们,还有很多,她们都是中国体操金字塔,没有登上塔尖的不幸儿。
所以,当我们谈到这次吴柳芳管晨晨事件,当我们谈到中国女子体操的时候,要多想想还有多少国家队边缘人,省队顶尖,她们的命运最终都如何呢?
这个公司有个业务,就是邀请各种前奥运冠军参加各种学校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还有组织冠军体验夏令营。
当然邓琳琳拿到过奥运金牌,后来去安徽师范大学做教练了,同时还是安徽青联。同样程菲现在也是武汉体院教练。
吴柳芳这种没拿到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很多都去了中享体育,这个公司还组织冠军体验夏令营,吴柳芳至少也是全国冠军,带领孩子们体验一操运动,还是完全够格的。
而且职业化体育项目,和这种奥运冷门项目毕竟不一样。你比如一个国足队员,CBA退役球员,或者乒乓球、羽毛球省队水平,出来办个培训班,教小朋友打球,肯定有很大市场,养活自己肯定没问题。
对,问题就是国家不可能管一辈子。对于吴柳芳这种没有拿到奥运金牌的运动员,能给到的出路就这个程度了。
但是你想,吴柳芳水平比管晨晨差吗?就算没有奥运金牌,也是全国顶尖水平了吧?一个项目做到全国顶尖,哪怕这个项目全国只有几百人从事,结果后来的人生,就是这种样子。